close
人體會對疾病免疫,主要是透過體內存在該疾病的抗體而成的,抗體是身體產生的蛋白質,用於中和或破壞毒素或攜帶疾病的生物。抗體是疾病特異性的,針對每種疾病要有不同的抗體才能與之對抗。例如,麻疹抗體可以保護接觸麻疹疾病的人,但面對感冒,麻疹抗體可就沒輒。而在疾病好發的季節,如果免疫力下降怎麼辦呢?首先先來了解免疫的類型。
主動免疫
暴露於疾病時,有機體會觸發免疫系統,而產生針對該疾病的抗體,就稱為主動免疫。主動免疫可以透過自然免疫,或施打疫苗誘導免疫獲得。自然免疫是透過感染實際疾病而獲得,疫苗誘導的免疫,則是透過疫苗接種引入殺死或減弱的疾病生物體而獲得的。無論哪種方式,如果一個免疫者在未來接觸到這種疾病,他們的免疫系統會識別它,並立即產生對抗它所需的抗體。主動免疫的效果很持久,有些狀況甚至能達到終身免疫。
被動免疫
當一個人被給予一種疾病的抗體,而不是通過自己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時,就是被動免疫。例如,新生兒通過胎盤從母親那裡獲得被動免疫,或是人們透過含有抗體的免疫球蛋白,獲得被動免疫。被動免疫的主要優點是保護相當即時,而主動免疫則需要時間才能形成抗體。然而,被動免疫的保護力並不長久,僅持續數週或數月,只有主動免疫是持久的。
延伸閱讀:
全站熱搜